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:讀後感想

作者樺澤紫苑,專精心理學,此書曾在Amazon得到最高銷量的書籍,我想進步,這是我買下這書本的理由,讀過才發覺我原來一直用錯方法,做事效率不高。

為什麼選擇看OUTPUT?

這系列有兩個主題,一本叫INPUT輸入,另一本叫OUTPUT輸出。

我自己覺得華人社會,我們大多都是老師說的就是對,不太著重溝通,因此,我們每個人基本上被教育到輸入的機會比輸出多,

因而我想訓練自己的弱項,就選擇了OUTPUT這本書。

OUTPUT此書:

  • 日本Amazon商業書籍部門第一名!
  • 暢銷突破60萬冊!

輸入,輸出的定義

輸入是:聽,讀

輸出是:寫,說

想知道自己各自比例多少??

留意平時自己放假做什麼? 我有一次刻意去紀錄自己一天做了什麼,結果發現我用10幾小時上youtube,內容包括教學類型/搞笑/娛樂/NAB等,忙了一天,我以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(滿足了自己的大腦世界),事實是我才完成一,二樣本來專心1小時可以完成的工作,因為我忙東忙西,大腦有個錯覺覺得自己很”用功”

以為自己是輸出,卻是輸入多,因為方法不對。

我同意看看電影不太用腦的看youtube是最放鬆的事情,畢竟日常工作一天已經心累身體又累,那有心情去動腦做事,這點我完全懂,但想想看花所有時間看youtube五年後,如果你不,建議大家定下一個目標,然後每天都做一點點好了,比如你想跑馬拉松,如果叫你每天訓練10公里,新手來說肯定堅持不到幾天,因為這樣超過你的能力太多,但如果叫你每天只慢跑5分鐘,一開始多少公里沒關係,最重要是行動力,你會覺得才5分鍾好吧換衣服,相信我很多時候,當你開始了之後,身體習慣了,你可能覺得反正出門了,再跑10分鍾好了。有時候你的能力比自己想像中更強。

講這麼多,只希望大家可以從今天起試試改善輸出的習慣,「現實」只能靠輸出來改變

知道跟做出來是完全兩回事

書中提到健康的比例是,7成輸出,3成輸入(書中提到)

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

假設當你用10分鍾時間看到一個不懂領域介紹後,

你以為自己很明白,的確很多事情基本道理都不難理解,有時候自大的去覺得別人比自己厲害,

但你有沒有試過真正嘗試後,你會發覺大多事情做起來比想像中困難很多

另外我們人類的腦記憶有分短期跟長期兩種,如果我們只是輸入大多是短期記憶,

很快就會忘記,只有兩週內把學到的知識使用3次,才成為長期記憶。(書中提到)

最後,反饋的重要,

輸出後,不管成功失敗,都要思考理由,得到反饋才能成長。(書中提到)

總結

只要有輸入,就一定要搭配輸出

不想人生只是腦袋豐富,現實缺乏的話

正確改變人生,從今天起開始

查看本書立即學習

Leave a Comment